- · 《灌溉排水学报》栏目设[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数据库[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投稿方[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征稿要[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刊物宗[09/30]
中国地下水诱发危害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地下水诱发危害图 一、地下水诱发危害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逐渐扩大,人类的经济活动加速着地下水环境的恶化,引起一系列地质灾害。一般讲,地
中国地下水诱发危害图
一、地下水诱发危害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逐渐扩大,人类的经济活动加速着地下水环境的恶化,引起一系列地质灾害。一般讲,地质灾害有突发性和缓慢性两类。地下水开发利用所导致或诱发的地质环境恶化,往往是缓慢性的地质灾害,因此,过去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这是非常危险的。例如: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造成地下水水量减少,以致枯竭,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面沉降;农灌区灌溉和排水不当,促使地下水位连年上升,导致土壤盐份积累,影响作物生长;矿区坑道突水,严重影响矿产资源的开采;城镇大量排污,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缺水地区长期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诱发地方病等。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仅会使地下水环境逐渐发性危害,而且还隐藏着潜在的,以及滞后的危害,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这些问题,虽然有的早已引起重视,并已有专门研究,但必须看到它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地质环境中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着的一种客观的必然现象。所以,很有必要从宏观着眼,从区域着手,对我国地下水环境现状、环境问题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以及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地下水环境恶化的控制和防治。
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运动的最为活跃、敏感性强的一个实体。在地质环境的演化中,自然演变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使地下水产生剧烈的环境效应,我们可以从地下水水质的特性与污染、水位变化、水流作用等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现据目前所掌握的区域性资料,通过宏观分析,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地下水诱发危害。
二、地下水超采诱发危害
(一)平原区超采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对地下水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更为突出,其中主要有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及西北内陆盆地的山前平原等。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棉产地,也是大中型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区,地下水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开采量迅速增长,1984年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占总开采量的84%,全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已下降8-10米,漏斗面积达27 000平方公里,漏斗区水位已下降20-30米,下降速率约为1米/年。其中,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最高,1984年实际开采量已超过可开采量10%,致使京广铁路沿线的地下水位每年以0.5-1.0米的速率下降,近年来,地下水位埋深已普遍大于10米,形成宁晋、柏乡、隆尧浅层地下水位区域性下降漏斗区,以及北京、石家庄、邯郸、安阳、新乡等城市为中心的第一、第二含水组水位下降漏斗;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从1975年到1987年的12年间已普遍下降3米,个别井下降达10米。全区深层承压水开采量占地下水总开采量的16%,主要集中在天津市和河北平原中部与东部地区,仅黑龙港流域深井已达15 000眼,平均每平方公里一眼,造
成承压水开采量超过控制开采量1-2倍,并形成了以天津、沧州、德州、衡水为中心的几个大面积区域性承压地下水位下降区。冀、枣、衡地下水位漏斗区的平均开采强度为25 400立方米/平方公里·年,中心水位埋深56.1米(1984年),该漏斗区与附近的宁河、汉沽、唐海、廊坊、大城、任丘、清县等深层承压水位下降漏斗区已连成一片,形成了华北平原北部承压水水位大面积急剧下降区。其中,沧州漏斗在1983年前是单独存在的,1984年与冀、枣、衡漏斗连成一片,1986年又与天津漏斗相连,并与东侧的德州衔接,整个下降区域的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
松辽平原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地,主要靠地下水进行农灌。80年代中期,平原区配套机井超过10万眼,井灌面积近1 000万亩,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不平衡。个别大中城市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出现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例如大庆市自1960
年以来已建各类井13 000眼,其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0.5倍,已形成近4 000平方公里的水位下降漏斗,中心水位下降30米,下降速率为1.1米/年。
长江三角洲地区,随着城市经济及乡镇企业的发展,长期开采地第二含水层地下水,属超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急剧下降,超过戒水位。无锡、苏州、常州三市及外围乡镇,以地下水水位下降10米计算,漏斗面积已达5 000平方公里。
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对全流域或整个盆地不注意水土的平衡,无计划的开采地下水,以至在灌区内不考虑采补平衡,集中开采,甚至水井越打越深,地下水位越降越深,从而引起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表现突出的黑河流域下游的金塔盆地、酒泉盆地、安西双塔灌区、敦煌灌区等,都存在地下水位局部下降的地区。在新疆的南、北疆盆地河流下游,或集中灌溉的山前盆地,以至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等,均出现区域性水位下降。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是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最大的地区,多年来采补失调严重,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武威盆地南部的地下水位,1977年比1959年普遍下降10-20米,泉水溢出带地下水位下降1-5米;民勤盆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1-2米,绿洲的地下水位均下降至地表下4-5米以下。该区地下水位下降速率在逐年增加,94号井水位1973-1975年平均每年下降0.5米;1976年到1978年下降0.7米;1979-1980年下降1.0米。金塔盆地中金塔县城地下水位1979年比1966年下降5米,下游地区下降1-2米。70年代,河西地区生产建设发展,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灌溉面积扩大,泉水流量也逐年减少。据统计,1977年石羊河流域泉水溢流量比60年代减少60.6%;安西县泉水资源,7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减少20%。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网址: http://www.ggpsxbzz.cn/zonghexinwen/2020/1110/423.html
上一篇:葡萄园要灌溉吗?
下一篇:浏阳唯美模型农田水利灌溉排水仿真模拟系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