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农业工程论文_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特性的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1-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试验装置与方案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土壤理化性质。 (2)土壤酶活性。 (3)第二代综合生物响应(integrated biological response version 2,IBRv2)指数的计算。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1.2 试验装置与方案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土壤理化性质。

    (2)土壤酶活性。

    (3)第二代综合生物响应(integrated biological response version 2,IBRv2)指数的计算。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2.2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水溶性离子的影响

2.3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2.4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WDPT的影响

2.5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6 基于IBRv2的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评价

3 讨 论

3.1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水盐及水溶性离子的影响

3.2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有机质和WDPT的影响

3.3 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 结 论

文章摘要:为了探讨淡水资源不足地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方式。通过盆栽试验,以清水灌溉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微咸水与再生水混合灌溉对水盐、水溶性离子、滴水穿透时间WDPT、有机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并利用第二代生物综合响应指数法(IBRv2)对微咸水与再生水混灌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再生水灌溉(T1)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逐渐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2)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溶液中微咸水比重的升高,土壤K+、Ca2+含量呈降低趋势,Na+、Cl-含量显著升高,SO42-含量显著降低,Mg2+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3)与CK2(清水灌溉)相比,T1处理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与T1处理相比,随着混合液中微咸水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土壤WDPT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升高趋势。(4)不同比例微咸水—再生水混合灌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土壤蔗糖酶活性以T2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2灌溉)最高,土壤脲酶以T3处理(微咸水—再生水1∶1灌溉)最高但和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5)基于IBRv2指数法,T2处理IBRv2最小,为6.89。因此,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在淡水资源匮乏地区利用微咸水(5 g/L)灌溉时,可以考虑用再生替代清水与微咸水配合使用,微咸水—再生水混灌比例以1∶2为宜。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灌溉排水学报》 网址: http://www.ggpsxbzz.cn/qikandaodu/2022/0125/1144.html



上一篇:地球物理学论文_90°等宽明渠交汇水流污染物混
下一篇:农业工程论文_少用水 种好田

灌溉排水学报投稿 | 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 灌溉排水学报版面费 | 灌溉排水学报论文发表 | 灌溉排水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灌溉排水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