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灌溉排水学报》栏目设[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数据库[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投稿方[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征稿要[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刊物宗[09/30]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伴随着国内综合实力及技术能力的持续提高,农业领域持续向现代化趋势迈进。农业水利灌溉可以显著提升农作物总产量,增进农业效益发展。本文针对农业水利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伴随着国内综合实力及技术能力的持续提高,农业领域持续向现代化趋势迈进。农业水利灌溉可以显著提升农作物总产量,增进农业效益发展。本文针对农业水利灌溉系统有关解决方案实施了深入讨论。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农业本身平稳健康可以促使国民经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水平不断平稳进步。
1 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目前,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消耗量逐年递增,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其总体水量需求的增加使得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加之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使得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节水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水资源污染和浪费均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要想彻底改善水资源短缺现状,在各领域用水过程中均需彻底贯彻节水理念[1]。在农业生产领域,农田灌溉的水资源消耗量非常大,要想实现农业生产中水资源节约利用,则需在农田水利设施设计建设时严格渗透节水理念,通过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根据农业种植方式和结构,科学选择节水灌溉技术,从而减少在农田灌溉方面的水资源浪费,如滴灌技术的应用。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节水灌溉是关键内容,其能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价值,缓解当前的水资源危机[1]。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2.1 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标准有待完善
设计是现代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农田水利项目施工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持续深入,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质量与技术要求、建设任务等有了新变化,建设范围持续扩大,需要合理调整设计标准。在多方面因素制约下,应用到现代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设计标准不规范、不全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农田水利项目图纸设计中出现各类问题,影响项目设计整体质量以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效果。
2.2 新型节水技术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和实施
和以往相比,国内节水灌溉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推广程度有待提高。虽然在一些区域新型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某些地方受限于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影响,没有大范围有效的推广,导致在农田灌溉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发挥新技术的应用。同时,由于国内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设,相关人员在思想上存在不足,这对农田节水灌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 节水灌溉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效率必须以完善的灌溉设施设备作为前提。国家对节水灌溉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以及大力扶持,为节水灌溉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水十条”以及《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针对农田灌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也促进节水灌溉行业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节水灌溉行业技术壁垒低,大部分受国家优惠政策进入节水灌溉的行业的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其产品和服务质量往往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低下。而且,由于研发投入不足,我国目前节水灌溉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目前企业只是在短期利益驱动下入驻市场,不能自主进行新产品研发,导致节水灌溉发展缓慢[2]。
3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技术指导
在实际中,应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开展节水滴灌技术指导。技术小组需要定期深入田间,对农户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指引。同时,还可以在民勤县设立专门的技术服务中心,农户在使用节水滴灌技术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到技术服务中心进行咨询,切实为农户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提升节水滴灌技术的应用效果。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安排技术人员对农户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活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现场讲解、影像设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普及节水滴灌技术,针对不同农作物所需水分进行滴灌控制。通过实际培训,提高节水滴灌技术的实际使用范围,提升节水滴灌技术的推广效果。
3.2 有效完善管理节水灌溉技术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节水灌溉技术加以改造和选用,切实把管理水平提升,这样才能突出节水灌溉技术的效果。在种植农作物的时候应该强化管理灌溉节水方式,通过制度上的完善更好的推动节水灌溉的效果和质量。管理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对管理行为、管理制度加以反思和审视,切实维护制度的执行力度,对设备等进行完善和维护,为农田灌溉奠定坚实的基础。把现代化节水灌溉技术优势充分的发挥,有效的凸显技术应用效果,这对科学的发展农田灌溉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网址: http://www.ggpsxbzz.cn/qikandaodu/2021/0726/895.html
上一篇:鸭绿河农场水稻节水灌溉研究
下一篇:竖管地表滴灌下风沙土稳定入渗率与湿润体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