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课程思政德育教育改革理念在农业水利专业教育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理念重大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教师职业发展应有之义,是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

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国教育理念重大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是教师职业发展应有之义,是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既有一般性内容,又有重点内容,根据学科门类要求还要有特色内容。根据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提出了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工作机制建设3 个方面的建议。“课程思政”理念既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品德进行培养培养,同时也要与专业学科相互配合与融合,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教学中,融入该思想,使学生能够达到基础知识与个人素养并重,专业技能和品德双优,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具有良好的竞争性,从而达到教育事业、人才、人才战略共同发展,为新时代农业水利发展提供专业过硬、个人素养过硬的双优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农业水利等类似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均具有很扎实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在教育也会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巩固与加强,在立德方面的思政教育不够注重,没能将专业知识教育与个人素养教育相结合,使教育真正的达到既树专业又立德行的作用。为了了解农业水利的专业特性,我们从《灌溉排水新技术》一书对专业内容进行相关分析。

该书介绍了灌溉与排水的新技术,尤其是在非充分灌溉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础上,另外,还介绍了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现代灌溉控制技术及排水、防涝、防盐方面的新技术和灌区配水等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绪论和9 章内容。绪论部分对我国及世界灌排事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1 章围绕水分与作物展开,针对作物与水分关系,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和土壤水分特点及运移特性等进行了论述;第2 章围绕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展开,主要讲述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及传统灌溉制度与非充分灌溉的基本概念及灌溉制度;第3 章详细介绍了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地面节水灌溉技术及喷灌、微灌、渗灌、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集蓄灌溉工程措施等;第4 章为灌区水资源优化管理,从灌区尺度介绍了灌区用水及可用水量预测,水库、水种水源、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优化调度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第5 章对低洼易涝区治理技术进行了介绍,水利工程技术方面介绍了低洼易涝治理;第6 章为盐碱地改良,从土壤盐分运动数字模型方面介绍了现行的模型,并从工程措施方面介绍了盐碱地改良方法;第7 章为灌溉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从节水灌溉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介绍了综合评价指标及质量评估指标和质量评估方法;第8 章为灌溉计划用水,介绍了计划用水和配水计划的编制以及计划的执行与调配,该内容贴合实际;第9 章为灌区现代化管理技术,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量水自动化、IC 卡灌溉管理系统、灌溉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在灌排系统管理中的应用等。全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灌溉排水的经验与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教育改的重点之一被提了出来,课程思政的含义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新时期对培养人才有了新要求,必须围绕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进行,以“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导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高校教育办学指明了方向,新时期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有家国情怀、爱党、爱人民、爱集体,拥护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抱有强烈的愿望。

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作为试点,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的探索。在现在完成的课改过程共分为3 个阶段,其重心由以往的只注重基础教育德育课程建设向德育课程连贯性一体化建设,该过程清晰的展现出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理念。3 个阶段分别是:①2005年起开始实施“两纲教育”,以“学科德育”作为核心理念开始推进课程改革。“两纲”为《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通过“两纲教育”,期望构建大中小学连贯的德育体系。按照核心理念“学科德育”的要求,将德育内容与各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树德和专业教育结合、教师的育人责任更加明晰。②2010年起,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承担“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项目,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在“两纲教育”的基础上,新的顶层内容得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向新的核心,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因材施教,明确了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德育课程一体化进行顶层设计。该内容主要包括“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三位一体”3 个内容。要求以中小学课程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为基础,将各个阶段的德育教育连贯起来,在各个阶段的纵向衔接上下功夫,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日常学生学习分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空间),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学习课堂之间是存在障碍的,要打通其间壁垒,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为基础,增加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另外,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作用,形成育人合力,以校园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辅助,社会教育为补充,发挥“三位一体”的综合效应。③2014年起,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从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转变为课程思政教育。该内容的主要核心是建立3 个制度体系,分别是: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育人为;加强顶层设计,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融合互补。在建立这些体系的过程中,达到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育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形成科学分离而又有机统一的“管办评”制度体系;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的目的。该过程中,“课程思政”理念逐渐形成并完善,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网址: http://www.ggpsxbzz.cn/qikandaodu/2021/0709/873.html



上一篇:基于农业旱涝指标的湖北省棉花生育期内旱涝急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实践

灌溉排水学报投稿 | 灌溉排水学报编辑部| 灌溉排水学报版面费 | 灌溉排水学报论文发表 | 灌溉排水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灌溉排水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