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灌溉排水学报》栏目设[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数据库[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投稿方[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征稿要[09/30]
- · 《灌溉排水学报》刊物宗[09/30]
以生活之源灌溉作文之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性练习之一。写作的目的与本质是为了表达自身思想。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现代社会更需要那些擅长表达、有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性练习之一。写作的目的与本质是为了表达自身思想。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逐渐加深,现代社会更需要那些擅长表达、有独立思想的人才,而独立思想则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因此,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高中作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关注,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表达对自我的认识与体验。由此可知,生活乃作文之源,作文乃生活之实。
一、语文与作文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语文不只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重要工具,还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的重要基石。新课改奠定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为语文学科的教育发展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衡量检查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还能够挖掘出学生积淀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在完成写作训练时,应当着重注意生活对作文的作用。生活应当是作文产生的根源,而作文则是反映生活的工具。将作文写作生活化是作文教学的必经之路。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发掘生活素材,感悟生活并表达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作文写作并完成训练,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结合生活完成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学生阅读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教学同样需要阅读作为奠基。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同样需要阅读奠基。这些阅读内容的安排不止包括传统的文学作品,还应当包括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不但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掌握文学写作技巧,还能使学生体悟写作过程中的遣词造句与情感表达方式,积累自身思想与文化。作为高中生,能够接触社会的时间较少,但在日后走向社会却是每一位学生的必经之路。因此,为了能够更好了解社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在阅读中,笔者主要针对学生进行两方面的指导。
首先笔者会引导学生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例如《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围城》、《边城》等。学生在阅读相关作品时,能够从中感悟到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并从中挖掘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中包含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不应当着重某一方面,而需要让学生明白博览群书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各大著作都应在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内。除此之外,学生阅读的题材也不应当有所局限,世情小说、历史传记、神话故事、志怪传奇…….都应在学生的阅读范围之内。高中生的文风还未被彻底确定,教师只有让学生多读多看,才能够从中钻研出适合自己的文风,便于日后提高写作能力。
其次,除了对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进行阅读之外,笔者还会重视对于现代书报、时评等内容的阅读。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格言》、《读者》等杂志或《南方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纸,从中了解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动态,便于提高学生对国际事件与社会事件的敏感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认识到报纸的重要性,笔者会安排学生在课前五分钟进行读报分享,由学生每日读报员,为其他学生分享一则他认为最重要的新闻事件,并在每日课程结束之后对此事件做一篇评论。学生在撰写评论过程中,能够将自身认识与社会新闻相结合,观点可能会有些稚嫩,但经过长期练习,学生会在此方面有所增长。在学生将自身评论写下之后,笔者会为其分享其它官方媒体报纸、政治评论家、经济评论家等对新闻事件的时评,有利于学生结合他人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文化水平,能使学生在关注现实、思考现实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训练不但能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需要对生活进行观察,用自己的双眼去探索周围的世界。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于观察周围事物,从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中提炼出独属于人生的辛酸苦辣世情冷暖。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白体验平凡生活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认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万事万物,细心探究每一个平凡人物的细小情感,从中凝结出珍贵的情感体验。只有用心观察并感悟这些从生活中汇聚而来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人或事,才能使自身深受感动,并将这份感动诉诸文字之中,进而感动别人。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网址: http://www.ggpsxbzz.cn/qikandaodu/2021/0302/564.html